有些孩子在入园前兴奋地告诉父母,自己要上幼儿园了。
可是在第一天去到新环境、遇到陌生人后,这种兴奋劲儿就消失不见了,开始哭闹、黏着父母或者拒绝老师带领。
而有些小朋友却在第一天入园时表现得平静又淡定,家长甚至刚走出几步,就听到身后传来老师温和的声音:“你的小孩不哭了哦!”怎么就这么神奇呢?
幼儿园的老师揭秘了他们在入园时表现得不哭不闹的秘密,共同特点有哪几种?
孩子上过早教课。
幼儿园老师说,第一天上学不哭的孩子,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曾经上过早教课。什么是早教课呢?
在孩子的3~6岁这一段时间,由于大脑和身体发育都处于重要阶段,家长如果想让孩子在接受社会教育、学习能力等方面比其他同龄人更快一步,就可以为孩子报名接受正规的早教课程。
中国的早教行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经过了20多年的发展与推广,目前已经成为了类似于托班、幼儿园等各方面学习的前置教育。
因为怕孩子们一开始就必须要面对陌生的环境和陌生的人,很容易给孩子们带来心理上的阴影,所以老师们就想到了通过改变环境、增强适应能力的方法,来帮助孩子们更快适应幼儿园生活。
于是,一些地区开始逐步实行入园前的早教课程。这些课程安排在离开托班不远的儿童活动中心,就为小朋友们提供了一个相对隔离于社会社会以外的环境,在这里,他们会接受托班老师们专业又全面的学习安排,为入园做好充足的准备。
同时,还可以与其他小朋友结伴来活动中心上学,免去陌生环境带来的恐惧,同时自己的小伙伴也在这里,可以与其他小朋友进行亲密接触,没有了以前看见陌生人就哭嚎的情况发生。
家长们则会被安排在家里陪伴孩子,参加活动中心组织的亲子活动。
因为三岁之前的小朋友们还不能完全适应没有父母陪伴自己单独待在陌生人的环境中,亲子活动可以帮助他们随着熟悉程度不断增强,不知不觉地完成了心理适应。
研究显示,参加早教课程的儿童在入园时表现出的适应能力有显著提升。根据《中国早期教育发展报告》,接受早教的儿童在社交能力、情绪管理和自我控制等方面的得分普遍高于未接受早教的同龄人。
接受早教的儿童在情绪管理能力上的得分高出24%,在同伴交往能力上高出30%。这些数据表明,早教不仅帮助孩子们熟悉新环境,还培养了他们的社交技能,使他们在面对陌生情况时更具信心和适应力。
这样,当转到幼儿园之后,他们就已经习惯了没有父母陪伴的情况,从而轻松自如地适应了幼儿园生活。
社交能力强。
除了接受早教课程培养出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之外,还有一些小朋友能独立地完成适应过程,原因是他们自我本身就有社交能力练习。
这类小朋友通常个性开朗又爱社交,会在公共场合主动与其他人打招呼、聊天、互动,属于与人初次见面之后不会感到收缩恐惧的人。
这些小朋友通常比较大方,不会因为别人主动地想与自己交流就退缩或者害羞,因此他们也会主动寻找机会与他人交谈。
与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也更容易将其他小朋友囊括进自己选择的游戏当中,不会因为没有熟悉的人士朋友就不敢玩耍。
因此,这类小朋友在知道自己家要搬去哪里、要住在哪里的时候,会主动去了解新家的周围有哪些新朋友,从而在见面之后直接主动过来打招呼,因为前置了解,从而没有产生因为新环境产生人地生疏的不安。
此外,他们还不会太依赖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习惯于社交,所以更加适应新环境。
于是,在幼儿园的新环境中,上前找老师请教问题的新玩具、新游戏的时候不会不好意思,更能独立地离开父母进入自己的活动空间,不容易出现要跟着父母到处跑或者自己呆在一边玩手机等情况。
根据《儿童心理学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性格外向的儿童在面对新环境时表现得更加自信和积极。研究发现,性格外向的儿童在新环境中的适应时间平均为3-4天,而内向儿童则需要6-7天才能完全适应。这种差异的背后,反映了性格与环境适应之间的紧密联系。家长如果能通过日常的社交活动来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就能够有效缩短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时间。
家庭提供的安全感。
除了接受早教课程和自我社交能力适应之外,许多幼儿园其实研究发现,即使是没上过早教课,但是从小就生活在一个亲切有爱的家庭的小朋友们,在入园时也不会很害怕很哭闹。
为什么呢?根源在于他们非常信任自己的父母,因此对其他人的信任感也很高。
这种儿童心理学现象称为“安全依恋”,指的是,能够感到父母亲切信任的小朋友们,自我安全感充足,因此即使在陌生的环境中也容易得到安全感,并且不会怀疑别人、不信任别人,因此也能较快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产生安全依恋的儿童通常都生活在开放性、放养式的家庭环境中。
换句话说,在这样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小朋友,无论是个人学习能力、社交能力还是心理适应能力都能得到充分培养,这类孩子的大部分家庭都是家长比较开明,既明白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又明晰何时该放手并给予足够宽松空间的知识水平,这类家庭明白应该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因此大部分会成长为心理健康,以后进入工作岗位的时候不仅很成功成绩突出,还非常容易受欢迎的人对象。
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可忽视。根据《家庭与儿童发展研究》的数据,生活在充满爱的家庭中的儿童,其心理健康水平普遍高于那些家庭环境较为紧张的儿童。数据显示,80%的儿童在安全依恋的环境中表现出更强的自我效能感和适应能力。
这表明,家庭的支持和信任感能够显著提升孩子在新环境中的安全感,减少他们的焦虑情绪。因此,家长在培养孩子的同时,也要关注自身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的营造。
这些幼儿园老师总结出来的第一天入园不哭的小朋友们共同特点有诸多启发意义。
对于多么优秀、有多少优点的小朋友来说,都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非常优秀的特质有些孩子可能永远达不到,但只要家长下功夫,就一定可以帮助孩子缩短差距,增加适应能力。
通过以上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早教、社交能力以及家庭环境的支持是影响孩子入园适应能力的重要因素。为此,家长们可以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来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幼儿园生活。首先,家长可以选择合适的早教课程,确保课程内容丰富且符合孩子的兴趣和发展需求。其次,鼓励孩子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比如社区活动、亲子游戏等,帮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练习社交技能。最后,创造一个温暖、开放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成长,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安全感。
孩子在入园时表现得不哭不闹,背后有科学的理论和数据支持。家长们只要在早教、社交能力培养和家庭环境建设上多下功夫,就能够有效提升孩子的适应能力。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只有综合考虑,才能帮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加顺利、快乐地成长。希望通过这些研究和数据,能够为家长们提供更清晰的方向,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新的环境中自信地迈出第一步。
编辑:李慧
一审:李慧
二审:汤世明
三审:王超